好的,我来帮你对这篇文章进行改写,保持原意不变,同时适当增加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但字数变化不大。
---
一、
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期间活跃在山东鲁南地区的一支著名抗日武装力量,隶属于八路军115师苏鲁支队。1941年12月的一个寒风凛冽、飘雪的夜晚,数百名日伪军对鲁南军区发动了大规模“扫荡”行动。时任铁道游击队大队长的洪振海率领部队与敌军激烈交战,遗憾的是,他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危急时刻,分队长刘金山被临时委以重任,并被鲁南军区正式任命为新的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刘金山出生于山东枣庄蔡庄村一个矿工家庭,幼时家境贫寒。8岁那年,父母相继去世,年幼的他沦为流浪儿,辗转于地主家放牛、工厂做苦工,经历了无数生活的艰辛与磨难。
1938年4月,23岁的刘金山听说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在滕峄边山一带活动,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支抗日队伍。两年后,他进入铁道游击队,凭借勇敢的作战表现和灵活的战术,很快被提升为分队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铁道游击队的中坚力量。
展开剩余89%令人惊讶的是,在铁道游击队的队伍中居然有三名日本人。他们是如何加入游击队的?在游击队中又发挥了什么作用?他们的最终结局如何呢?
1940年9月,驻扎在山东林城的日本骑兵田村申树和小山口,每天下午都会准时来到距离火车站不远的水楼子,为他们的战马洗澡。日本骑兵的马匹是一种草原马,体形粗壮,生命力顽强,类似蒙古战马,能够适应严酷的环境,因此深受骑兵珍爱。
田村和小山口的规律行踪引起了中共林城车站地下党员徐光友的注意,他立刻将这一重要情报上报给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刘金山。刘金山听闻后非常兴奋,因为鲁南军区的八路军经常需要战马护送中央首长,若能夺得敌军战马,将极大增强我军战力。
当天中午,刘金山带领中队长孟庆海和徐广田提前埋伏在水楼子附近。果然,半小时后,远处马蹄声渐近,两个日本骑兵骑着战马疾驰而来。日军骑兵下马后,将大枪放在树下,开始为战马洗澡。
刘金山见状,给孟庆海和徐广田一个眼神示意。伪装成小商贩的孟庆海挑着货担慢慢从他们身边经过,突然,他放下货担,迅速掏出匣子枪,瞄准了正专注洗马的两个日本兵。与此同时,刘金山和徐广田从树后冲出,将两人牢牢控制。
这两个日本兵完全没有准备,迅速被缴械,随后刘金山牵着战马,带着孟庆海和徐广田将俘虏送往鲁南军区苏鲁支队,交由第二大队副教导员杜季伟审讯。
审讯中,这两名日本骑兵分别名叫田村申树和小山口。起初,他们态度顽固,甚至企图自杀。杜季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政工干部,早年学过日语,善于与敌人沟通。在他的耐心感化下,两人逐渐转变思想,开始认同八路军的抗战事业,主动要求加入日本反战同盟会。
1944年10月中旬的一个夜晚,刘金山率军区部队从抱犊崮山区出发执行任务,途中意外遭遇一支人数不明的日军巡逻队。双方在漆黑的夜色中无法辨认敌我,日军担心陷入陷阱,选择撤退,八路军也没有追击,迅速避开了公路。
行进间,刘金山忽然发现一名日本兵走得有些迷茫,竟跟在我军队伍后面。八路军以白毛巾绑左臂作为识别标志,而这名日本兵没有,迅速被身边战士擒获带回营地。
这名日本兵年约二十岁,身材矮小,面色苍白,神情惊慌,显然是个新兵。由于缺乏翻译,刘金山费了很大功夫才用笔写下“小岛金之助”几个字,确认了他的身份。刘金山没有多问,将他安排住处休息,准备次日送到鲁南军区。
第二天一早,守卫小岛金之助的游击队员去解手,他趁机破窗翻墙逃跑。刘金山立即带领游击队员展开搜捕,村民闻讯也纷纷加入。
逃跑的小岛金之助慌不择路,听见身后脚步声逼近,仓促跑进村西北角的牛棚藏身。老牛察觉陌生人,低声咕哝,引起屋内老大娘注意。她拿起厨房的烧火棍走到牛棚,发现瑟瑟发抖的小岛金之助。
老大娘严厉喝道:“偷东西的,出来!”小岛金之助光着头、赤脚,吓得扑通跪地,不停地叽里呱啦。老大娘认出他是日本鬼子,喊道:“小鬼子藏这儿呢!”游击队员听见呼喊,进院将他捕获,带回鲁南军区。
小岛金之助在鲁南军区意外见到了田村申树和小山口,有了同伴,他的心情稍有安定。司令员安排他们同住一室,还特意准备了喜欢的日本菜肴。田村申树不断做小岛的思想工作,经过五个月的努力,小岛金之助彻底觉醒,加入了反战同盟队伍。
为了扩大对日军的争取和宣传,1943年5月12日,日军反战同盟山东支部鲁南分部正式成立,成员由被俘且经过教育的日军官兵组成。
---
二、
日军反战同盟山东支部鲁南分部成立后,小岛金之助担任负责人,田村申树出任组织部长,成员还包括中村、小山口等十几名日本士兵。
这个反战同盟的主要任务是向日军内部宣传反战思想,鼓动他们放下武器,回归家乡,停止对中国人民的侵略行为。组织印制了大量标语口号和传单,分发给各日军部队,配合对日宣传工作。每逢日本传统节日,他们还送上印有樱花图案的宣传品和慰问袋,以此缓解敌军士气,同时也对被俘日军进行思想工作。
1942年4月,日伪军集结超过一万余人,围困微山岛。此时,微山湖地区包括铁道游击队、运河支队、微山湖大队等八路军队伍共计两千多人,兵力悬殊,日军形成了严密合围态势。
这场激战于夜间11点爆发,八路军鲁南军区和游击队员们奋力抵抗敌军进攻,坚持到了次日中午,期间已有百余名战士英勇牺牲。
司令员张光中与军区领导商讨后,决定组织突围,由铁道游击队队员乔装成日军,打开突破口,掩护八路军总部安全撤退。
大队长刘金山接到命令后,派遣田村申树和小山口扮作日军先锋,两人挥舞小旗,日军误以为是自己的部队,从而使鲁南军区大部队成功突破包围圈。
小岛金之助、田村申树和小山口在这场敌后斗争中表现出色,发挥了重要作用。田村申树已能流利说中文,且带有浓厚的鲁南口音,他经常穿着中国农民的服装,化妆伪装,在夜间秘密侦察敌情。
他还曾将对讲机接入日军专用线路,多次与驻守临城、沙沟火车站的日军对话,成功瓦解敌军士气。
得益于他们的努力,许多日本士兵纷纷向铁道游击队投诚。为便于喊话,日本兵还教铁道游击队员学习日语常用语。
1944年5月,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山东地区协会召开会议,小岛金之助和田村申树被选为执行委员。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驻扎在枣庄一带的两千余名日伪军依然抵抗,企图阻挡我军反攻。
数日后,田村申树和小岛金之助随八路军第八师赶赴峄县城东北十里地的西大楼村,参与解放战斗。
战前,田村申树请铁匠制作了两把简陋的土制广播喇叭;小岛金之助和宣传队员制作了许多方形灯笼,灯笼下挂两根尖木杆,灯笼上写着日语口号,点燃蜡烛后在夜间格外醒目。
八路军强攻峄城时,二人来到前线,各挖单人掩体,点亮标语灯,轮流吹响土制喇叭,对城内日军开展心理战宣传。
在他们的劝说下,被围困的日军部分士兵觉醒,主动投降。随后,八路军攻破县城。
攻占峄县时,一名日本机枪手趁夜逃跑,穿过村庄,见天色将明,躲藏于一块红薯地,准备待夜色再行动。连续几日的激战和奔逃使他疲惫不堪,便趴地吃红薯,被看地农民发现并报信。
恰巧八路军炊事员送饭路过,听闻敌情放下担子,与农民合力将其包围。日本兵见无枪械对手,举起机枪自卫,炊事员则拿出手榴弹,双方在屋檐下对峙。
刘金山闻枪声急忙赶来,见炊事员和村民已控制住该兵。审问时,发现其口袋里装着几个地瓜,众人哄堂大笑。
日本兵蹲地抱头痛哭,刘金山问其原因,他哽咽说:“这下完了,回不了日本了。”
刘金山让战士端饭给他吃,但其只叹气不食。此时,小岛金之助正好从前线返回,刘金山交由他劝说。
小岛金之助对他说:“做兵我不如你,做俘虏我比你早,你这次算幸运,遇上了八路军,我们将来还能一起回国。”
日本兵听后,表情从惊恐逐渐转为微笑,端起饭碗大口吃了起来。不久,他也加入了反战联盟。
---
三、
1945年11月30日,临枣日军在沙沟即将受降之际,田村申树随铁道游击队政委郑惕等三人,代表我军与日军展开谈判。
田村申树用流利的日语宣读了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的命令,正式向日军下达缴械投降的最后通牒。
1946年,因工作需要,田村申树和小山口先后离开铁道游击队,随解放军大部队转战东北。不久,小岛金之助准备回国。
在沈阳,田村申树和小山口前来送别,两人紧紧拥抱,场面动人。
新中国成立后,田村申树和小山口相继转业,留在沈阳工作。1958年,小山口办理回国手续,依依不舍返回日本;1962年,田村申树也回到了故乡。
在日本,他们始终铭记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
1989年3月,田村申树写信给原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刘金山,深情地说:“衷心感谢您和铁道游击队的每一位战士,让我这个曾经思想幼稚的日本人,从侵略战争中觉醒,获得了新生,这对我的后半生意义重大。”
1991年8月10日,他再次给刘金山写信:“尊敬的刘金山先生,回想46年前我们在临城火车站分别的那天,至今已逾半世纪。回忆起在微山湖畔铁道游击队的战斗岁月,我仍热血沸腾。如今我已年逾古稀,身体不便,未能亲自赴中国看望大家,但若有机会,我定会去探望尊敬的老首长。”
在枣庄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内,矗立着一块特殊的石碑,上面用中日文刻着:“铁道游击队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同样是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崇敬对象。”碑文落款署名为:“日本友人 反战同盟士兵
发布于:天津市鼎盛配资-鼎盛配资官网-开户配资炒股-配资公司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